最近,有一部日本纪录片悄悄登上豆瓣一周口碑电影榜。
评分高达9.3,是2024年一整年中评分最高的纪录片。
但看过的人并不多,想看的人却接近2万。
这是一名记者,记录自己曾被高官性侵的故事。
从事发到赢得民事诉讼,她走了4年。
而将整个维权和自我重建的过程搬上大荧幕,却整整过去了9年。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导演兼记者—伊藤诗织的
《黑箱日记/黑箱日志(港)》
所有的性犯罪,都发生于“黑箱”之中,因为空间之私密,事情之隐秘,往往不为人知。
在日本,一个名叫伊藤诗织的记者却勇敢打开了黑箱。
2014年4月3日,时年25岁的伊藤,从纽约大学新闻专业学成归来。
她期望在日本国内的知名媒体从业,投递了求职信息,以为是再正常不过的面试,到地方后却发现是相当暧昧的两人晚宴。
当晚,醉酒不省人事的伊藤,被性侵了。
伊藤说,自己酒量明明不差,却在喝了一小杯以后就感觉头晕。
她无法确定是对方在自己的酒杯中下药了,但性侵却是真实存在的。
案发后,伊藤选择报警,可是警察却一味要伊藤提供证据。
伊藤拿不出诸如对方精子之类的实质性证据,她说我内衣里有他的DNA,却还是不够。
好在,伊藤找到了当时载他们去酒店的出租车司机,酒店门口的监控,以及酒店的门童,俩人的证词和视频都可以说明伊藤是在不清醒的情况下强行被人拖进酒店......
后续,警方也掌握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可以对犯罪实施抓捕。
可是时任东京警视厅的厅长却直接下令,收回了逮捕令,不得逮捕山口敬之。
这个山口敬之可谓大有来头,他不仅是当时东京电视台华盛顿邮报的社长,还曾给当时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撰写自传,二人私交颇深。
很难让人不怀疑,那到禁止逮捕的命令不是首相授权的。
此事在后续的国会议会中,也多次被安倍的对手党成员拿出来攻击他。
尽管牵扯了政治原因,但在后续的几年中,伊藤的事件依旧是悬而未决。
直到2017年,走”山路“走不通的伊藤决定走水路:向社会公开此事。
伊藤召开了记者发布会,成为日本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长相以本名告发性侵事件的女性。
伊藤的勇敢却并未赢得大众的同情,反而在公开后受到如巨浪般的网暴:
”他们曾是性伴侣,因为没有达到目的,所以才选择公开的吧“
”这样有心机的女人一定很难缠“
指责、谩骂和污言秽语像十几米高的巨浪,裹挟着垃圾,砸向她整个人。
还有人拿她没有在发布会上扣好衬衫的第一颗扣子,指责她是妓女。
受害者有罪论,真的是全世界通用呢。
而这些恶评中,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同为女性的网友。
girls help girls,在日本社会中要走的路,更加渊远。
同在2017年,伊藤出版了同名自传书籍《黑箱日记》,舆论的走向还是很令人失望。
有读者公开谩骂伊藤,认为她丢脸,她是故意想用此事换取名利。
一句“荡妇羞辱”的话足以将伊藤所有勇敢的行径定性,这就是日本社会的
传统性和黑暗。
讽刺的是,在当时,山口敬之还控告伊藤诽谤。
到了2019年,事情才真正回到大众视野,因安倍晋三遇刺一事,山口告伊藤的案件,竟然在首相被杀的同一天就判决下来了。
结果是伊藤胜诉。但加害者拒不承认对伊藤有违法行为。
《黑箱日记》完整得记录了记者伊藤勇敢又缜密地调查自己曾遭受的性侵案,尽管刑事不起诉,但最终赢得了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作为记者,伊藤诗织是勇敢的冷静的,但作为受害者,她在电影中是孤立无援是忧郁是破碎的。
事情发生以后,受害者们总会留下极深的创伤后遗症,正如伊藤在影片中所说,她有想当长一段时间备受失眠困扰,从不敢开电视(怕看到那个人),无法直视秃头和白胡子的长者,甚至无法欣赏四月的樱花。
因为在事后清晨,她从酒店打车回家的路上,一路上都是繁花围绕。
警方还要一遍又 一遍地盘问经过,一次又一次拿人偶在她身上掩饰,这于受害者而言,就是二次伤害。
尽管如此,警方还是不予立案。
电影选择大篇幅用英文讲述,也是伊藤在力求客观的视角。
两种形象交织,两种文化在碰撞,更重要的是,两种语境下的两种权力在对抗。
小编只想说三个观点:
一、认为正义虽晚但到是不正确的。正义之所以晚到,是因为真相到了不得不公开的时候,但凡还能掩盖,正义就永远不会到来。
二、任何性侵犯罪发生后,都不应该用“受害者有罪论”和“荡妇羞辱”去评论。
三、女性,大多数时候,已不再是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
篇幅原因,更多细节未能详尽。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观看原片和作者的同名书籍《黑箱日记》
来源:半耳一,侵删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