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拍照的人,到底好在哪裏?並不是他們有多貴的裝置,或是會後期修圖,而是他們知道,姿勢和氛圍,纔是讓照片“出圈”的關鍵。
1. 越自然,越有故事感
千萬別死盯鏡頭。眼神輕輕側開,或者看遠處,總會給照片多一份情緒。尤其在戶外,比如海邊、草地,風景是你的天然“加分器”。這時候,不需要刻意笑得很用力,把注意力放在呼吸和身體放鬆上,效果就出來了。
2. 光線是你最好的化妝師
很多人拍照最大的問題,不是不會擺姿勢,而是沒選對光。尤其是在戶外,逆光是一個神奇的利器。太陽從背後灑下光,給頭髮和臉部鍍上一層柔和的光暈,瞬間讓整張照片有了高階感。
不要害怕陽光直接照在臉上。斜陽或者黃昏時分的暖光,能讓面板看起來特別通透。如果擔心正面光顯得僵硬,可以稍微低下頭,或者用一隻手遮一下臉,讓影子和光形成對比,這樣照片會顯得更有層次感。
3. 姿勢要活著,別“殭屍化”
太過標準的姿勢,會讓照片看起來呆板。所以,不妨多加點動態的小動作,比如走幾步、撩頭髮,甚至是低頭看鞋。動態的動作能讓整個人顯得輕盈自然,也讓照片看起來“有呼吸感”。
4. 配色要簡單,突出個人氣質
別小看穿搭對照片的影響。越簡單、越素淨的配色,越能讓人專注在你的臉和氛圍上。比如黑白系的衣服,無論是拍近景還是全身照,都有一種高階的剋制感。外套或者長風衣更是增添“文藝感”的法寶,一件外套隨手披在肩上,就能讓你看起來像街拍模特。
大場景中的“小點綴”也很重要。比如在海邊,黑色服裝和海水的藍形成鮮明對比,畫面瞬間乾淨又抓人眼球。
5. “留白”,纔是照片最動人的部分
大家拍照時,常常有個誤區,覺得畫面一定要滿滿當當,或者自己一定要站在畫面的中心。其實,最美的照片,往往講究的是“留白”。人在畫面中可以稍稍偏離中間,讓背景的景色自然展現出來,這樣會更有故事感。
更重要的是,不要怕拍“空鏡頭”。可以讓一部分畫面全是天空、海水、樹林,這些背景會讓照片看起來有呼吸感,也給觀眾留出更多想象空間。
0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