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復活節的日子到底是哪一天呢?
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主日。
02、演變過程
在公元二世紀,這件事曾引起過復活節爭議——至少對西方教會而言——直致尼西亞會議(Council of Nicaea 325)為止,很久得不到解決。
一方面,在小亞細亞有傳統按照猶太年曆,常在尼散月十四日猶太人的逾越節日上,舉行基督徒的復活節。但另一方面,也有傳統——尤其在羅馬——視星期日、主復活的日子為決定基督徒的復活節,春分後第一個月圓後的星期日舉行。尼西亞會議頒佈了這項決定。
五世紀時,羅馬與亞歷山大里亞發生了爭議:究竟復活節最遲可在何時舉行?按亞歷山大里亞的傳統,是在四月二十五日。教宗大良一世(Leo the Great 440-461)批評這日期太遲,他指出,根據聖經復活節應在第一個月,而這第一個月並非指四月,而是指太陽經過黃道帶第一部分——白羊座的時候。天上的星座好像預先和時間講論著天主的羔羊,那除免世罪者。
03、Eester---復活節
我們知道east是【東】的意思
一般加上er表示人的意思
漢語【東 】字也有主人的意思,
【東方的主人】就是
【復活節】的意思。
耶穌就是復活,
祂就是生命的主人
太陽升起在東方,
旭日初昇的宇宙象徵,
表示天主超越普世大地。
0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