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想做个母亲,却要先通过一道"人生考试"。
而她的考官,不是别人,是另一个"她"。
这不是育儿指南,这是反人类审判现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电影《评估》(The Assessment)。
奥尔森&维坎德双女主首次同台飙戏。
用七天时间,撕开精英社会对"好母亲"的幻想滤镜。
评估/考核
故事设定在不远的将来:一个怀孕要经过"资格审核"的新世界。
科学家米娅(伊丽莎白·奥尔森 饰)和丈夫阿扬住在一栋极简风海边别墅。
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洒在植物园的温室上,看起来像极了"人类理想生活样板间"。
这天,他们也决定申请生育,随后被安排接受这一项"评估程序":
一名评估员将伪装成"孩子",入住他们家七天,模拟完整的育儿挑战。
评估员弗吉尼亚也曾是母亲,失去过孩子。
如今成了体制的审判者。
她不再流泪,但她记得每一次崩溃的声音。
评估第一天,弗吉尼亚扮演婴儿,深夜哭闹、砸碎器皿,毫无征兆。
米娅一夜未眠,丈夫却还在写代码。
她说:"我只是想睡两个小时"。
这不是戏剧冲突,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生活现实:
女人一旦决定做母亲,似乎就得放弃"人"这一属性。
第三天,弗吉尼亚直接跳到"青春期"阶段:
暴躁、顶撞、离家出走,一场晚餐局演变成家庭修罗场。
米娅崩溃了。
她吼出了所有女人在压力下说不出口的话:
"我只是想有人站在我这边"!
第七天,米娅的温室被摧毁,花园变成废墟。
那是她花了十年培育的物种,一夜被毁。
象征希望的绿意,也随着这一切死去。
而这场评估也并非如表面那样"科学中立":
弗吉尼亚其实早已是失败者,她曾育有一女,却死在体制崩塌的那一天。
她手里的那块旧怀表,是她过去的世界碎片。
她不是在评估别人,她在找回失去的自己。
结尾一幕堪称神来之笔:
米娅独自走进一处"重建中的城市废墟",远处传来熟悉的摇篮曲,一个女孩笑着望向她……
这个镜头绝了:
我们不知道那是不是现实,但我们知道,那是她唯一不被剥夺的幻象。
这部电影,写尽现代母职的代价:
阿扬泡一瓶奶就被称赞,米娅管不好一顿饭就要失去孩子。
他养的是AI宠物,她养的是能开花的生命。
当爱被量化,人是否也成了可评估的商品?
怀孕成了精英阶层的"入场券",而穷人只能排队、等待、被挑选。
未来世界的恐怖,早已开始。
最后一问:
如果你也在一个随时会被打分的系统里生活,你会通过评估吗?
你还敢生孩子吗?
这部电影没给答案,但它给了我们一次情绪的排练。
为了那个你可能还没遇到的小孩,也为了那个你曾努力过但没人看见的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