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想做個母親,卻要先透過一道"人生考試"。
而她的考官,不是別人,是另一個"她"。
這不是育兒指南,這是反人類審判現場。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電影《評估》(The Assessment)。
奧爾森&維坎德雙女主首次同臺飆戲。
用七天時間,撕開精英社會對"好母親"的幻想濾鏡。
評估/考覈
故事設定在不遠的將來:一個懷孕要經過"資格稽覈"的新世界。
科學家米婭(伊麗莎白·奧爾森 飾)和丈夫阿揚住在一棟極簡風海邊別墅。
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灑在植物園的溫室上,看起來像極了"人類理想生活樣板間"。
這天,他們也決定申請生育,隨後被安排接受這一項"評估程式":
一名評估員將偽裝成"孩子",入住他們家七天,模擬完整的育兒挑戰。
評估員弗吉尼亞也曾是母親,失去過孩子。
如今成了體制的審判者。
她不再流淚,但她記得每一次崩潰的聲音。
評估第一天,弗吉尼亞扮演嬰兒,深夜哭鬧、砸碎器皿,毫無徵兆。
米婭一夜未眠,丈夫卻還在寫程式碼。
她說:"我只是想睡兩個小時"。
這不是戲劇衝突,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生活現實:
女人一旦決定做母親,似乎就得放棄"人"這一屬性。
第三天,弗吉尼亞直接跳到"青春期"階段:
暴躁、頂撞、離家出走,一場晚餐局演變成家庭修羅場。
米婭崩潰了。
她吼出了所有女人在壓力下說不出口的話:
"我只是想有人站在我這邊"!
第七天,米婭的溫室被摧毀,花園變成廢墟。
那是她花了十年培育的物種,一夜被毀。
象徵希望的綠意,也隨著這一切死去。
而這場評估也並非如表面那樣"科學中立":
弗吉尼亞其實早已是失敗者,她曾育有一女,卻死在體制崩塌的那一天。
她手裏的那塊舊懷錶,是她過去的世界碎片。
她不是在評估別人,她在找回失去的自己。
結尾一幕堪稱神來之筆:
米婭獨自走進一處"重建中的城市廢墟",遠處傳來熟悉的搖籃曲,一個女孩笑著望向她……
這個鏡頭絕了:
我們不知道那是不是現實,但我們知道,那是她唯一不被剝奪的幻象。
這部電影,寫盡現代母職的代價:
阿揚泡一瓶奶就被稱讚,米婭管不好一頓飯就要失去孩子。
他養的是AI寵物,她養的是能開花的生命。
當愛被量化,人是否也成了可評估的商品?
懷孕成了精英階層的"入場券",而窮人只能排隊、等待、被挑選。
未來世界的恐怖,早已開始。
最後一問:
如果你也在一個隨時會被打分的系統裡生活,你會透過評估嗎?
你還敢生孩子嗎?
這部電影沒給答案,但它給了我們一次情緒的排練。
爲了那個你可能還沒遇到的小孩,也爲了那個你曾努力過但沒人看見的自己。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0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