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密關係的旅途中,有一種比冷暴力更令人心碎的現象——情感漠視。因為它不是一種故意的冷落,而是一種茫然、無意識的、模式化的狀態。
他/她從不主動分享自己的生活,在你發起了話題也會回覆你,他/她記不住你們之間的大小節日,也不會主動創造浪漫,但是如果你要求了,他/她也會去做。
他/她不在意你的感受,當你生氣了,只會例行公事的道歉,好像他/她自己的小世界已經很豐富了,需要你的時候,開門出來邀請你;一旦不需要了就找各種理由把你推出去,然後把門關上,而你不能輕易的推門進去。
當你讓他/她證明他愛你,他/她又會反問我哪裏做的不夠好呢?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讓你感到無力和挫敗。他/她沒有做錯什麼,但和他/她在一起真的很難過,這是心理學中的迴避型依戀。
0 1、迴避型依戀的誤解與真相
許多人誤以為迴避型依戀只是不善言辭或不懂表達,幻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會自然改善。然而,這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迴避型依戀者的冷漠和不付出,實際上是他們的心理防禦機制。他們並非在考驗你,而是在潛意識中篩選一個能夠完全接納他們、留下來並持續付出的人。這與你做得多好無關,而是他們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在作祟。
02、迴避型依戀的成因
迴避型依戀者之所以喜歡封閉自己的內心,往往是因為童年時期經歷了情緒不穩定的家庭環境,比如會不分場合的當著孩子麵吵架,如果孩子認同了媽媽對爸爸的憤怒,那麼孩子就會試圖介入父母的婚姻,可能希望父母離婚,或者幫助媽媽指責爸爸,然後如果孩子又看到爸爸也受苦了,他可能又會覺得內疚,就這樣反覆的折磨。
長大之後在親密關係中,他就會不知道怎麼樣去做自己,會習慣性的壓抑自己的表達,也難以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感受,經常淡化情感討論的重要性。
另一個成因是,在家庭中長期不被理解和重視,導致他們長大後對自己失去信心,難以相信有人會真正愛他們。這種早年埋下的種子,使他們不相信有人會無條件地愛他們,從而拒絕親密關係。
03、迴避型依戀者的內心世界
迴避型依戀者其實比一般人更渴望得到愛,但又不相信自己能夠得到愛。這種糾結的心態,在雙方關係日益親密時,會製造出一種疏離感。他們不喜歡過於親密,卻又給對方一種曖昧的感覺。如果你的伴侶是迴避型依戀者,你需要明白他們真正的訴求是安全感,他們渴望的是一個能夠治癒他們一生的人。
04、如何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
如果你想要陪伴迴避型依戀者,你需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給予他們積極正向的情緒反饋和適當的空間。
但在此之前,最重要的原則是,只有在自己心有餘力的情況下才能付出。他們不懂得如何愛你,也不知道如何接收和迴應你的愛,這可能會讓你感到受傷。但這並不代表你的需求不合理,你並沒有做錯什麼,更不需要去懷疑自己。
在與迴避型依戀者的親密關係中,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但老瀟個人觀點是,能量是守恆的,只有你擁有源源不斷的能量才能付出給其他人,當你本身就比較悲觀或者能量少的時候,不要去輕易找回避型依戀伴侶,無論在感情中還是圈子裏。
0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