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最近又一次在頒獎季刷屏,憑藉一部又一部質量過硬的影片成為今年的贏家。
而他們最新推出的心理驚悚片,更是一鳴驚人。
這部電影不僅靠著精巧的劇本和優秀的表演掀起了一股討論熱潮。
還在宗教與人性的交匯點上丟擲一個尖銳的命題:信仰背後隱藏的,是拯救,還是控制?
異教徒/異教詭屋
電影開篇,男主休·格蘭特的微笑與紳士般的舉止讓人感覺無害。
但越深入劇情,你越覺得這個人並不簡單。
他的言行舉止就像一顆慢慢燃燒的火星,點燃了一場噩夢。
對於觀眾來說,這種反差帶來的壓迫感,讓整部電影的氛圍更加緊張。
故事開始得再普通不過。
兩位年輕的摩門教女孩帕克斯頓和巴恩斯,爲了傳教,敲響了裡德(休·格蘭特)家的門。
這個男人表面上顯得十分友好,甚至邀請她們進屋暢談。
可隨著對話的推進,他的提問越來越尖銳,甚至帶有明顯的挑釁意味。
從摩門教歷史到宗教本質,他一步步用語言削弱女孩們的信仰。
有趣的是,他並沒有直接否定,而是用一種幾乎哲學般的方式提出疑問:
如果所有宗教都聲稱自己是唯一的真理,那麼它們彼此間的矛盾該如何解釋?
人類會犯錯、撒謊,那透過人傳達的"神的啟示"是否也不可信?
他的每一句話都像是鋒利的刀刃,不僅刺中了女孩們信仰的軟肋,也讓觀眾不禁開始思考這些問題。
更奇怪的是,屋內一切似乎過於"安靜"。
雖然裡德提到妻子在廚房做派,可從始至終卻不見人影。
而所謂的"藍莓派"香味,竟來自熄滅的香薰蠟燭。
隨著氣氛愈發詭異,女孩們終於察覺,這是一場早已布好的陷阱。
女孩們想要離開,但裡德的冷笑讓人毛骨悚然。
"你們可以離開,但只能選一扇門"。
他聲稱門鎖設定了定時功能,直到第二天早晨都無法開啟。
同時他又給女孩們選擇的權利。
只不過無論選擇左門還是右門,她們最終都會被引向同一個地方:黑暗的地下室。
這個地下室,不只是身體囚禁的地方,更是心靈摧殘的舞臺。
地下室沒有出口,只有更大的恐懼在等待著她們。
原來,裡德用一套看似自洽的邏輯,一步步摧毀她們的信仰,逼迫她們陷入絕望。
他的目的不是簡單的殺戮,而是透過徹底的心智操控,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信徒"。
不像傳統的恐怖片靠血腥畫面或突然驚嚇製造恐懼,《異教徒》的殺傷力來源於心理壓迫。
整部影片的恐怖,來自裡德與女孩們之間的"語言交鋒"。
他用邏輯網將她們困住,讓她們在肉體受到傷害之前,先經歷一次信仰崩塌的絕望。
而這種恐怖,更像是慢性毒藥,直到影片結束,你才感到它的徹底入侵。
裡德指出,宗教的演變史其實像一場遊戲,每一次更新都帶來更多的修飾和掩蓋,原本的真相反而被模糊。
他甚至直言,所有宗教的核心,本質上都在追求同一件事:"控制"。
這種觀點雖然極具爭議,但不可否認,它直擊人心深處的疑問:
我們的信仰是真實的嗎,還是隻是一場經過精心包裝的幻覺?
當信仰被剝奪,我們是否還能找到存在的意義?
或許,這纔是A24的高明之處:他們的恐怖片,從來不只是嚇人這麼簡單。
如果你喜歡這種"燒腦又燒心"的驚悚片,那麼《異教徒》一定不容錯過。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0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