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建與remodel不同,是在房子旁邊新加一個空間、新建二層樓或是後院加建ADU,額外增加房屋的面積和空間。
灣區的房子,特別是南灣,早期建造的房子大多面積不夠、戶型不夠合理,所以很多小夥伴在買了房子之後也有加建的打算。也有一些朋友是伴隨著家庭成員增多,需要更多的生活空間而選擇加建。
其實加建也一直是提升生活品質、房產價值的熱門選擇,但並不是每套房子都適合動工。這就需要我們在挑房子的階段就要避開這些坑,站在未來想加建/改建/重建的角度,來判斷這個房子到底值不值得加建?
房子是否適合加建
評估房屋現狀
房子的基礎條件決定了翻新或加建的可行性。
房齡和基礎設施:房齡超過30年的房子,可能需要更換老舊電路、管道甚至地基
佈局是否合理:空間浪費或採光差的房子,在不“傷筋動骨”的情況下能最佳化是最好,但如果是房屋結構的問題,就可能需要重建
一些隱性問題:比如漏水、牆體開裂等,這些問題需要在施工前解決,否則會大幅增加後續成本
房屋地塊大小
一般來說lot越大加建潛力越大,但也要看現有房屋的大小和在lot上的位置,是不是離最小setback還有距離?是否已經接近city規定的Floor Area Ratio / Lot Coverage Ratio。
一般city要求房屋與側院、後院的邊界線距離要在10英尺以上。這個需要看各個city的具體要求了。
在Lot的形狀上也有講究,方方正正的地塊肯定是最好的。如果形狀不規則,不好規劃加建用地,還可能會造成地塊空間浪費。像Cul-de-sac扇形地塊,前小後大,也適合加建。
房屋坡度
房子地塊是平的還是有坡度的?坡度多大?坡度越大、foundation做起來越貴,防水和排水都更講究,成本直線上升。
房子是否在洪水區
房子是不是在Flood Zone?如果是,地基要做特殊處理,需要新建或加建部分抬高地基。
是否有Easement?
房子如果有easement,則會有對建築的高度限制。有些情況下直接不允許加建房,所以有easement的房子要避開。
Lot上是否有大樹?
後院如果有大樹需要砍掉,還要申請專門的permit,耗時耗力。
後院是否帶泳池?
如果後院帶泳池想加建,需要完全填平或移除,花費較高。還需要聘請專門的工程師,對土質進行測量後,看是否可以達到加建房子的要求。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華人買家不太喜歡後院帶泳池的房子。
房屋地基
房屋地基是crawl space還是slab?如果是有crawl space地基,就可以直接接水電進行加建,花費更低。
判斷地段和房產增值潛力
地段也決定了房屋加建的升值回報。如果你的房子符合以下條件,就值得投入:
優質學區、交通便利:加建臥室或升級功能區,會讓房子更受市場歡迎
如果房子位於價值增長空間較低的區域,建議控制投入,避免過度投資!
做好預算規劃
加建是一筆大投入,可以明確功能需求,是為提升生活舒適度,還是爲了房屋升值?清楚目標,避免不必要的開銷。
翻新VS加建?如何選擇
翻新適合整體佈局合理但有老舊問題的房子,透過廚房、浴室升級或牆面翻新即可煥然一新
加建適合需要更多空間的房子,比如新增臥室、改造地下室,或者擴建開放式廚房
房屋加建流程
考慮自己的需求、加建位置、面積大小、預算
尋找設計團隊,進行設計溝通
畫圖紙
向city遞交圖紙申請
申請permit
拿圖紙找施工團隊報價
採買和訂購材料
開工
期間會有一些必要的檢查,以符合安全規範
完工,軟裝傢俱進場!
這裏要注意,房屋加建是一定需要申請permit的,因為涉及到結構的改動、屋頂外觀的變化、水電等。
因此很多小夥伴不想做加建的原因之一,就是覺得時間可能太長。這期間需要找靠譜團隊、設計、工程等等,就拿申請permit來說,就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加建需要注意的坑
工程爛尾
灣區市面上有些施工團隊沒有執照、施工能力一般,報價之後工程無法完成直接放棄了。導致後面的施工團隊不敢接手。那麼我們在找施工團隊的時候,可以詢問一下他們是否有正在做的專案/之前的施工案例,這樣我們心裏也更有數。
原先的房屋沒有Permit
很多小夥伴可能會遇到這個情況,想加建的時候,發現自己房子其中一部分是沒有permit的。這種情況就會變得比較複雜,需要把原先unpermit的區域合法化,或者拆除。
國內買的材料無法落地
現在很流行從國內海運建材,選擇多、價格合適。不過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有些建材尺寸在美國這邊可能無法安裝成功,或者是不符合灣區當地的標準。
如果身邊的朋友有落地成功的,做的是適合美國市場的尺寸,可以考慮使用。一些簡單的小五金把手、沙發、地毯這些都可以放心海運,沒有落地問題。
0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