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近鄰,近代先後兩次崛起。第一次崛起給中國和世界造成巨大的災難,也把本國人民帶進了深淵。而二戰後的第二次崛起和第一次崛起有明顯的區別。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佩裡率艦隊進入神奈川(現稱橫濱)---史稱黑船事件,翌年同日本簽署《日美神奈川條約》。後來的英國、荷蘭、俄國等國家也紛紛和日本簽約通商,從此,日本結束了閉關鎖國。同時,有不少日本人開始學習西方,瞭解外面的世界。資本主義的成就讓日本人眼花繚亂大為震驚,1868年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
很多史學家據此認為日本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走上的是和當時西方自由資本主義截然不同的道路。確切地說是走上了計劃經濟的道路。
也許是美國的船堅炮利讓日本人震撼、屈辱、羨慕,日本人堅定了壯大武力纔是崛起之道的觀念,進而走上了窮兵黷武之路。所以日本人一開始就沒有發展消費品生產和輕工業,而是制定計劃,集中力量建立關鍵性的重工業。軍工業、造船業、冶煉業和鐵路建設具有優先權。
應該說明治維新確實使得日本人民擺脫了一部分束縛,對外貿易發揮的比較優勢提高了效率,促進了日本經濟發展。但是由於實行計劃經濟,日本的經濟發展非常畸形,軍事實力大增,而老百姓的日子並沒有明顯改觀。熟悉歷史的人可以想一想,這和蘇聯建國之後走的道路是不是有些類似。
軍事力量增強導致日本對外擴張的野心膨脹,隨著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這是近代黃種人首次戰勝白種人----的勝利,日本不但獲得了鉅額的戰爭賠償,還侵佔了大片中國領土。日本人嚐到了甜頭,於是在窮兵黷武之路越走越遠。但他們沒想到軍國主義是一條不歸路。
緊接著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征服東南亞、加入軸心國,發動太平洋戰爭。由於中國人民長期頑強抵抗、美國加入太平洋戰場,反法西斯陣線形成,隨著原子彈兩聲巨響,日本最終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本的第一次崛起以慘敗告終,並給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日本自身也深受其害,不僅失去上千萬條鮮活的生命,而且給本土留下的是一片片瓦礫堆。
然而在短短的時間內日本居然在廢墟上實現第二次崛起,僅發展二十年就躍居世界第二。這是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達到過的高度。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召開讓全世界看到一個浴火重生的日本。
關於第二次崛起的原因,有的史學家稱,儘管戰爭留下一片廢墟,但是日本人受教育程度高,頭腦裡的東西並沒有被摧毀,因此才實現迅速崛起。這種觀點一點都不得要領。果真這樣,為什麼戰爭創傷並不比日本嚴重的老牌強國英國反而被日本和西德---要知道德國不僅一片廢墟而且被拆分為兩個國家---超越呢?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英國人受教育的程度比日本人或德國人差。
也有史學家稱,朝鮮戰爭爆發,日本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為美軍的後勤基地,借戰爭發了財。這種觀點同樣不靠譜。因為朝鮮戰爭持續不到三年,戰爭結束後日本的戰爭紅利沒有了,後續將如何發展,更何談崛起呢?
還有史學家稱,美國援助是日本崛起的根本原因。即使我們承認這一點,我們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在馬歇爾計劃中獲得援助前兩位而且是戰勝國的國家---英國獲得3.19億美元、法國獲得2.71億美元反而被戰敗國西德超越了呢?要知道西德僅獲得1.39億美元的援助,不及英國一半。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的疑問並不是認為這些觀點都是胡說八道,而是壓根沒有說到點子上。
在筆者看來:日本第二次崛起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告別了計劃經濟式的窮兵黷武而走上了正常發展之路,也就是走上了不斷積累資本之路。
筆者僅從一份資料分析,管中窺豹:資料顯示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的十年,日本國民收入的一半用於發展軍事裝備和維繫軍隊。而日本農產品的40%是用於繳稅的。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一方面日本的國民收入並沒有用到促進經濟全面發展的資本積累上,而是畸形地用於軍事。隨著日本戰敗,這些財富也就灰飛煙滅了。即使日本人頭腦裡的東西並沒有被毀掉,掌握的技術依然先進,但是把這些技術轉化為產品的資本從何而來呢?即使我們承認日本的軍事生產能力得以保存,美國援助的資本使得這些能力釋放出來,但是朝鮮戰爭結束後,這些生產能力轉化為民用是非常難的---因為資本不是量的概念,而是一種複雜的結構---後續發展何以為繼?
另一方面,課以重稅,民間積累必然非常微薄。即使民間有一定積累,但是由於日本長期的計劃經濟,優先發展軍事工業,這些民間積累的資本更多地也只能配套國家計劃使用,依然隨著戰爭而灰飛煙滅。
日本人勒緊褲腰帶優先發展軍事---日本的海軍實力確實不容小覷,但是陸軍的實力也就在亞洲可以耀武揚威,如果到了歐洲戰場,估計都不是捷克和波蘭的對手---在美國面前毫無優勢,最終被美國發達的市場經濟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武器碾壓。而二戰結束後,由於美國為日本提供軍事防務,無疑加快了日本資本積累的速度,那些原本用於鑄劍的資金,現在終於可以化為犁了。
這僅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日本徹底告別了計劃經濟,對民間資本的束縛大大放鬆了,走上了真正市場經濟之路。這纔是資本積累的主要力量,也是日本第二次崛起的最根本的原因。
包括德國也是如此。儘管蘇德戰爭初期,納粹德國頻頻得手,蘇聯連吃敗仗,大片國土淪喪,但是蘇聯始終沒有投降。關鍵原因在於美國的大量援助,要知道如果沒有美國援助蘇聯是很難支撐下去的。而美國援助的基礎就是發達的市場經濟。
二戰後,西德崛起的原因和日本完全相同,因為經濟學原理是跨越人種、時空普遍有效的。如果有人對此懷疑,可以瞭解二戰後英國和西德的經濟政策。不過,僅瞭解政策還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定的經濟學水平才能真正理解戰爭創傷比英國嚴重得多---這是德國人咎由自取---接受援助大大少於英國和法國的西德,經濟超越英國和法國的真正的原因。也就能真正理解兩個戰敗國為何超越了戰勝國。
日本兩次崛起的原因及其後果也告誡世人,維護和平,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促進資本積累纔是經濟繁榮的真正原因。而戰爭是破壞和平、國際分工合作和資本積累的罪魁禍首。發動戰爭即使初期的勝利,不過是埋下禍根,繼續窮兵黷武一定會把本國人民帶上絕路,給世界人民造成深重災難。這不僅對日本人---希望日本人能夠真正理解兩次崛起的原因,深刻汲取教訓---適用,對所有國家都適用---儘管有些國家看起來非常強大。
0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