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是什麼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衆所周知,日本人匪夷所思地偷襲珍珠港促使美國人最終下定決心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介入戰爭的事件是什麼呢?

要知道從建國之初,美國人就一直奉行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愛好和平的伍德羅.威爾遜自出任總統以來,一直致力於國內事務,這位總統始終恪守著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的遺訓,發誓不讓自己的國家捲入外國的糾紛。

然而,自從華盛頓時期以來,美國的情況和對外政策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獨立戰爭的時候,美國只有300萬人口,1915年美國的總人口已達1億,比俄羅斯以外的其他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人口都要多;華盛頓領導下的18世紀末的美國只是一個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農業社會,而威爾遜領導下的20世紀初的美國卻是一個相對發達的工業國家。

是什麼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伍德羅.威爾遜總統

而且,美國的全球貿易迅猛增長,美國經濟已經與歐洲經濟聯絡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歐洲的這場戰爭對美國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國際貿易。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已經停止了貿易往來,而且,協約國還希望包括美國在內的一切中立國家都停止同德國的貿易往來。

當然,由於美國大部份移民都來自歐洲,理所當然,美國人關注歐洲大戰。當時每9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在歐洲出生的,美國人口中有600萬人來自中歐和東歐,有420萬人來自西北歐,還有150萬人來自南部歐洲,此外還有1,800萬本土出生的美國人的父母是出生在美國以外的移民。

在大戰爆發之初,美國政府曾一度擔心,這些來自不同歐洲國家的移民會效忠於他們的母國從而撕裂美國人民,但是政府很快發現這是杞人憂天。因為大部分在外國出生而移民過來的歐洲人,之所以來到美國就是為逃避貪婪邪惡的舊世界國家之間的各種衝突和本國的種種不如意。

因此,當大戰爆發的最初幾個星期裡,政府一再宣稱它將不打算介入這場戰爭時,贏得了美國民眾廣泛的支援。美國報紙報道歐洲戰況的時候,多數美國人只是抱著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讀讀而已。

但是,當德國打破比利時中立並在比利時犯下滔天罪行後,美國人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美國人對德國的侵略行徑極為震驚。在他們看來,德國侵略一個對別國毫無威脅的中立小國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更糟糕的是德國士兵的慘無人道的野蠻行為。就在德國軍隊進佔比利時不久,美國報紙開始大量報道德軍在比利時所犯下的各種暴行,燒殺搶掠以及充滿獸性的姦淫行為。特別是中世紀小城盧萬被燒燬後,激起了美國人強烈的憤怒。

盧萬坐落在列日到布魯塞爾的公路上,以其大學和無與倫比的圖書館著稱於世,建於1426年,那時,柏林還只是一片木棚。設在14世紀織布工人大廳裡的圖書館,藏書23萬卷,其中有世所罕見的收藏品——750份中世紀的手稿和1000多冊古版書。稱為“哥特式藝術珍寶”的市政廳的門牆上的一組石刻騎士、聖人、貴婦人的圖案,即使在同類的雕刻中,也堪稱精彩。聖伯多祿教堂祭壇鑲板上的繪畫系出自迪裡克· 布茨及其他佛蘭德大師之手,但這一切都被德國人制造的一場大火吞噬了。當烈火還在熊熊燃燒的時候,就已引起整個世界的憤怒聲討。毀滅城市,蓄意並直認不諱地向平民發動戰爭,對於1914年的世界來說是駭人聽聞的觀念。

1915年4月22日,德軍在戰爭中第一次使用化學毒氣以及給受害者造成的的痛苦,令美國政府和民眾驚駭不已。5月7日,又傳來了“盧西塔尼亞號”豪華客輪被擊沉的訊息,船上1959名乘客中有1198人遇難,其中美國人115名。這一事件激起舉世義憤,美國和德國接近戰事邊緣。德國被迫放棄無限制潛艇戰。但此次事件對許多美國人的心態產生了重要影響。

是什麼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盧西塔尼亞號”傾覆

1916年3月24日,一艘德國潛艇擊沉了英國“蘇塞克斯號”客倫,又造成一些美國公民罹難,這一事件導致了柏林和華盛頓之間的矛盾升級到了頂點。

美國民眾對於德國侵略者針對比利時和其他被佔領國家的無辜平民所犯下的種種暴行還歷歷在目,此時美國人又成了戰爭的犧牲品。這一系列恐怖事件給德國的聲譽和形象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美國媒體開始將德國人描繪成兇殘殘暴,甚至沒有人性的野蠻人——德國佬。在美國人看來,德國人已經決心向世人表明,他對於人道主義的感覺和文明民族的尊重已經麻木不仁。

是什麼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於是許多美國人自費到歐洲前線戰場,檢視德軍使用化學武器所造成的悲慘後果;大量的美國青年作為志願者到歐洲前線進行戰地服務,還有許多醫務工作者志願隨美國紅十字會到歐洲前線執行戰地救援任務。此外,還有許多美國人踴躍參加美國野戰衛生隊,以支援協約國的戰爭事業。這些野戰衛生隊的活動經費和裝備費用均由美國的民間團體或私人企業捐助。

儘管美國政府公開宣佈保持中立,但一些美國人還是渴望參戰,實現參戰理想的一個辦法就是參加法國的外籍軍團。美國志願者對他們在戰場上所見所聞驚駭不已,歸國之後他們向媒體和民眾傳遞了大量有關戰爭的第一手資料。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美國人都同情協約國,比如許多愛爾蘭裔的美國人,就是因為不能忍受英國政府對愛爾蘭的長期壓迫而移民美國的,他們很樂意看到英國遭到慘敗,許多德裔美國人社羣也紛紛捐款以支援祖國,支援德國的戰爭事業,實際上即便那些對協約國持同情態度的美國人也認為美國不應該以任何方式軍事介入發生在歐洲的這場戰爭。

是什麼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6年4月23日,一個名叫“公民軍團”的組織為抗議英國政府拖延實施1914年議會透過的愛爾蘭自治法,在都柏林舉行復活節起義並宣告退出聯合王國而實行獨立。他們宣佈成立愛爾蘭共和國和臨時政府,並任命了臨時總統。英國政府迅速派遣軍隊鎮壓復活節起義運動。

美國媒體強烈批評英國政府對這次起義的血腥鎮壓,稱他們是獨裁者和壓迫者,美國民眾對英國政府的同情降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來的最低點,也使美國參戰的願望一度動搖。

擴大與協約國的相互信任和貿易往來是一回事,但爲了協約國的利益而捲入本來遠離美國的戰爭卻又是另外一回事。反戰的和平主義者的遊行示威活動在全國範圍內此起彼伏,接連不斷。很顯然許多美國人仍然對孤立主義外交政策懷有感情。當時一首流行歌曲清楚地反映了民眾的態度:

我撫養兒子不是爲了讓他成為一名戰士,

我撫養他成人是爲了讓他成為我的驕傲和快樂,

活著不是爲了扛槍在街頭,

去射殺其他母親的親愛的孩子,

所有的母親說現在沒有戰爭,

我撫養兒子不是爲了讓他成為一名戰士。

是什麼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鑑於國內的孤立主義思想瀰漫,在整個戰爭期間,威爾遜總統一直敦促交戰各方進行和平談判,儘快結束戰爭,然而他的和平建議遭到了交戰雙方的拒絕。極具耐心的威爾遜總統後來又提議,進行直接對話共同商討結束戰爭的事宜。

1917年1月,當戰爭進行到第3年的時候,這位美國總統為達成和平談判而進行了最後努力,但威爾遜總統的和談斡旋再度失敗。現在他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交戰各方的政府只有看到敵方被徹底打敗,並無條件投降才同意結束這場戰爭,否則誰也不願善罷甘休。於是這位致力於透過談判結束戰爭的總統終於放棄了所有的希望,沒有勝利的和平,但是威爾遜確信如果必須有一方失敗的話,那麼這個失敗方一定是同盟國。

不僅如此,許多美國人包括總統本人在內對德國在戰爭中的種種暴行深感憂慮,許多美國人把協約國的事業視為抗擊德意志軍國主義的神聖的十字軍運動。儘管如此,許多美國人還是認為美國不應該發揮任何可能影響戰爭結局的政治和軍事作用。

威爾遜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美國應該參與塑造戰後和平工作。與大多數美國人一樣,總統不僅堅定地信奉美國行為方式的優越性,而且還積極反對舊世界秩序的腐化與墮落。正在發生的這場戰爭已經揭露了以秘密條約和政治陰謀為主要特徵的舊外交方式的種種弊端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災難性後果。威爾遜認為,世界正沿著一條通向民主自由和公開外交方式的道路向前發展。

是什麼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作為一名虔誠的長老會教育的信徒,威爾遜認為由這場戰爭造成的恐怖日子和巨大破壞應該儘快結束,他甚至認為這場戰爭應該成為不合理的世界舊秩序向更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轉變的過渡階段。

由於戰爭極大地削弱了歐洲列強的力量,美國顯得更加強大,威爾遜總統開始認為美國不再是一個普通的調停者,而是一個積極活躍的維持和平者。他把美國展望成一個有能力和在舊世界的廢墟上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實力派建築師。然而威爾遜卻沒有能夠很好地利用中立國身份將歐洲交戰國勸說到談判桌上。

是什麼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現在,這位總統認識到只有在美國幫助某一方贏得這場戰爭之後,他才能在戰後的和平會議上發揮主要作用,於是他開始考慮軍事介入這場戰爭並站在協約國一方。

總統還意識到,在美國介入這場戰爭的問題上,要統一全國各種不同性質的政治團體的思想,僅僅靠他本人為戰後和平及重建而具有的崇高理想是遠遠不夠的,而那些規劃入籍美國的德國人,愛爾蘭人,義大利人,斯堪地納維亞人,以及所有的美國人能否爲了同一個目標採取一致行動還是個問號。總統深知參戰本身就是對美國凝聚力的一次重大考驗,畢竟兩個月前他依靠“他使我們遠離戰爭”的口號而贏得了連任。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說服美國民眾,讓他們轉變觀念相信美國應該幫助協約國打敗德意志帝國。

就在此時,德國人卻愚蠢地犯錯,幫了威爾遜的大忙。1917年2月1日,柏林當局宣佈它將恢復進行無限制潛艇戰,威爾遜政府立即宣佈斷絕與德國的外交關係。隨著一艘又一艘協約國船隻被擊沉,美國船隻被擊沉只是個時間。對於許多美國人來說只需要一枚魚雷,便可將美國捲入戰爭。

是什麼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恰逢此時,一個極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英國情報部門截獲了德意志外交大臣齊默爾曼給德國駐墨西哥大使的一份絕密電報。這份電報敦促墨西哥當局,“如果美國加入俄國,墨西哥應立即向美國宣戰”。在這份電報中,德國承諾向墨西哥提供大量的財政援助,並在勝利後將德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亞里桑納州等所謂喪失的領土歸還給墨西哥。

這是一份不可思議的情報,堪比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因為此時的墨西哥根本沒有成建制的軍隊,在墨西哥革命派推翻原政權之後,這個國家幾乎處於一種無政府的狀態。即便如此,威爾遜總統依然很憤怒,他原本認為這份情報只不過是個騙局,但柏林當局承認了這份情報的真實性。

是什麼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3月1日,齊默爾曼的電報被全美國各大報紙登,這一事件不僅使國會中反對美國參戰的反對派議員驟然減少,而且激起了美國民眾的反德情緒。全美國的戰爭情緒極度高漲,突然間歐洲的這場戰爭似乎一下子成爲了涇渭分明的善惡之戰。

而此時,德國人愚蠢地又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稱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3月16日,德國潛艇在沒有任何事先警告的情況下,擊沉了三艘美國商船,其中之一艘船不僅懸掛著美國國旗,而且在船舷上用油漆塗刷了美國國旗圖案和USA字樣,這不可能是一件誤擊事件。德國潛艇攔截了這艘遊輪之後,還強行登船檢查,並把船上的財物洗劫一空,然後德國人往油艙裡投擲了許多炸彈,炸沉了這艘油輪。

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得知訊息後義憤填膺地說:毫無疑問美國必須開戰,窮兇極惡的德國人已經向我們宣戰。許多民眾自發的上街遊行,他們的標語上寫著:殺死德國皇帝、打到柏林去、打倒德國佬。

4月2日夜,華盛頓的國會大廈裡燈火通明,情緒激動的威爾遜總統強烈要求國會授權向同盟國宣戰。大廈外面擠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群,焦急的等待著裡面的訊息。大廈走廊裏的聽眾安靜的聽著裡面的辯論,許多議員西服的翻領上彆着美國國旗的徽章。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們列席了聽證會,曾經作為南北戰爭老兵的美國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愛德華.道格拉斯懷特在聆聽總統演講時忍不住失聲大哭。

是什麼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有一個選擇我們不能做,也沒有能力這樣做,我們不會選擇屈服之路,不會使國家和人民最神聖的權力遭到忽視和踐踏。”威爾遜總統在演講中說:“把這個熱愛和平的偉大民族引入戰爭,引入一場最殘酷的且最具災難性的戰爭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人類文明本身也似乎存亡未卜,但是,正義比和平更加珍貴,我們應該為自己所珍惜的東西而戰。”

在總統的演講中,有一句話人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世界必須給民主營造安全”,許多人認為這句話充分說明了美國介入戰爭的正當理由。歐洲國家的政府進行戰爭的原則與美國介入戰爭的理由大相徑庭。自由國度的美國認為,爲了使民主戰勝獨裁值得進行戰爭。

演講結束的時候,威爾遜總統贏得了他一生中最熱烈的鼓掌歡呼,但他此時的心情卻因悲傷而倍感沉重。“想一想當時全體議員為我的演講而起立鼓掌歡呼的情景,我的心情卻高興不起來,我今天的這個資訊對於許多美國青年來說,實際上是一個死亡資訊,為這樣一個資訊而歡呼是多麼的奇怪啊。”

4月6日凌晨3:00,美國國會作出了決策。最終參議院以86票贊成,6票反對,透過對德國宣戰決議案,眾議院以373票贊成,50票反對,同意對德宣戰。

德國終於引火燒身,自取滅亡。

:

0則評論

評論文章

您的電子郵件等資訊不會被公開,以下所有項目均必填